副肿瘤综合征(Paraneoplastic syndromes)

副肿瘤综合征(paraneoplastic syndrome)是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,在肿瘤未转移的情况下引起的远隔效应,通常自身器官功能的异常改变,而非由肿瘤转移或直接侵袭所致。影响的远隔器官如在神经系统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(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,PNS)。

PNS的临床分型及发生机制

PNS的临床分型

PNS可累及脑、脊髓、周围神经、神经肌肉接头、肌肉等多处结构,临床表现各不相同。


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神经-肌肉接头或肌肉累及周围神经
[] 小脑变性[] Lambert-Eaton肌无力综合征[] 亚急性感觉元神经病
[] 脑脊髓炎[] 僵人综合征[] 亚急性运动神经病
[] 斜视性眼阵挛-肌阵挛综合征[] 皮肌炎、多发性肌炎、坏死性肌病
[] 边缘叶脑炎


PNS的发生机制

PNS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

原发性系统肿瘤表达了正常情况下仅表达于神经元的蛋白,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神经元抗体。这种抗体可以与神经系统内的某些类似抗原性的成分发生交叉反应,在其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,但也损害了神经系统,造成神经功能障碍。

PNS早期诊断的意义

PNS发病率约为1%,比转移或非转移性病变少见,但在临床上却有重要地位


PNS通常可引起严重、持久的神经功能缺失;


其多发生于原发肿瘤出现症状前,神经系统症状是潜在肿瘤的仅有体征,据报道,在70%合并有 PNS 的肿瘤患者中,神

经系统症状是其首发表现,因此PNS可提示机体患有处于隐匿阶段的肿瘤;


早期诊断可以为神经功能恢复和肿瘤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。

PNS抗体检测的意义

抗神经元抗体是诊断PNS的一个重要指标,其特异性可达到90%。


抗体阳性可以对肿瘤的发生或进行高度提示,并且能够使肿瘤的查找范围缩小。


那些检测结果未呈现阳性的患者,尤其是对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注意随访2-3年,且每隔3-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,以免因漏诊而使病情延误。

PNS相关抗体

PNS诊断标准-2004年Graus等提出PNS的新诊断标准,分为确定及疑似的诊断

确定诊断


1、出现了典型的 PNS,并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 5 年内发现癌肿,不考虑瘤副性抗体的存在。

2、不典型 PNS 临床症状在抗瘤治疗后客观改善或好转,且已证实该综合征不易自发性缓解。

3、神经疾病诊断后 5 年内发现肿瘤并伴有不典型综合征,同时检测到副瘤性抗体(确定性或非确定性)。

4、有典型或不典型神经系统综合征并可检测到确定性副瘤性抗体,如抗-Hu、抗 Yo、抗-Ri、抗-Amphiphysin、抗 CV2、 抗 Ma2。


疑似诊断


1、有典型 PNS 临床症状,但未发现副瘤性抗体及肿瘤,但有潜在癌肿的高危因素。

2、有典型或不典型神经系统综合征及部分确定性副瘤抗体的存在,但未发现癌肿。

3、有不典型神经系统综合征,且在神经系统综合征出现2年内发现肿瘤,但未检测到副肿瘤性抗体。

PNS的诊断流程

免疫印迹法 (Blot)

产品手册